close

  曾經,沏上一杯清茶,在午後溫暖的陽光下看一本好書,這樣的時光,你還記得嗎?
  4月23日是“世界讀書日”,這個節日的初衷是呼籲更多人去讀書。而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、娛樂活動的豐富和現代化通訊工具的發展,書本是否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呢?讀書日到來之際,東方今報記者帶您踏上對閱讀的“探訪”。□東方今報記者 董慧敏/文圖
  某超市內,一名孩子正坐在地上閱讀漫畫書
  下著雨,仍然來圖書館里看書、看報的老年人
  【市場】 教輔、考試書在書店里賣得火
  “這本三年級語文的教輔書咋賣?”4月19日上午,在濟源市一家書店里,一位家長正忙著給孩子挑選教輔書籍。“孩子這段成績不咋好,自己又沒法輔導,只能買點輔助資料,讓孩子好好學學。”
  記者在書店里觀察發現,購買教輔書及考試書的家長們居多。隨後,記者隨機採訪了部分家長,大家均表示為孩子買的大多是教輔書,課外讀物相對較少。“課外書對學習考試沒啥幫助,而且現在競爭激烈,想上個好學校就得多學,多看點學習資料。我也想讓孩子多看些課外讀物豐富閱讀,但為了學校和學習成績,還是少看的好。”一位已經選好教輔書的家長無奈地說。
  書店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,“就銷量來說,名著類、文學類的課外書籍確實敵不過教輔書。課外讀物看的人多買的人少,而對於教輔書來說,只要家長選中了就會買。”此外,在課外讀物中,低幼齡兒童書籍銷量相對較好。
  【調查】 忙工作、忙生活,讀書的時間越來越少
  記者隨機採訪發現,很多市民都表示,天天都在忙著照顧家庭、照顧孩子、忙著工作,靜下心來讀書的時間越來越少。
  “我讀書一般都在夜裡,睡覺前只要有空我就會讀一會。”市民劉先生說,他的讀書時間不固定,一本書半個月還沒看完。
  市民左先生喜歡看書,“我最近買了十幾本書,但沒有時間看,而有時間看的書也是工作需要。”一位曾經在郵局送過報紙雜誌的市民說,他最懷念的就是以前,工作之餘閱讀各類雜誌期刊,有時甚至忘了吃飯。“如今,讀書的時間銳減,有些書只是淺嘗輒止,大都是有頭無尾。”讓他疑惑不解的是,這個時代是不適合讀書了,還是我們自己不想讀書了呢?
  隨著人們讀書時間的減少,圖書銷量也在慢慢降低。“買書的人越來越少,書店里的生意也是一天不如一天。”書店里一名工作人員說。
  記者調查發現,不少年輕人選擇的讀物多是報紙、雜誌等“快餐式”讀物,而且他們更傾向於在網絡上閱讀、瀏覽。
  【變化】 以前買書看,現在上網看
  傍晚6點左右,市民小李下班之後,和往常一樣走向不遠處的公交站台,正是出行高峰,公交車上摩肩接踵,閱讀成了她打發時間的最好辦法。不過,小李從包里拿出來的不再是厚厚的書本,而是手機。在公交車上和日常生活中,和小李一樣愛看電子書的市民不在少數。
  市民小海自從購買了一部平板電腦,就不再買紙質書了。“把自己喜歡的書都下載到平板電腦上,走到哪,看到哪。”說著小海就拿出平板,翻看著小說。“電子書環保,攜帶也方便。這是我主要的讀書方式。”
  隨著網絡的發展,人們讀書的途徑也悄悄地發生了變化。和市民小李、小海一樣,很多市民逐漸從買書看,變成上網看。
  【回憶】 記憶中的“文化書店”去哪兒了
  不少人還記得濟源街頭那家“文化書店”。
  “記得它是在源園附近。”市民劉先生說,“它不僅僅是家書店,還是我們年輕時一段記憶,伴隨了我們青蔥、懵懂卻又充滿嚮往的年紀”。
  十幾年前,他和一群熱愛文藝的少年不約而同地走進文化書店。“那家店里,沒有現在所謂的教輔圖書,都是一些社科、文學類書籍。”劉先生說,可不知從何時起,文化書店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,直至消失,他一直想知道,“記憶中的文化書店去哪兒了?”
  此外,還有很多市民回想起“貝塔斯曼書友會”。“加入書友會只需每個季度購買一本書,它最大的功能就是向會員推薦圖書。”市民吳先生說,“記得那時候,收到貝友會的那一本本印刷精美的圖書目錄,是很自豪的一件事兒。”
  【書店】 都是網絡惹的禍
  “都是網絡惹的禍。”開了十幾年書店的楊女士無奈地說。曾經,小區附近只有她一家書店,生意很火爆,但近幾年來卻一直走“下坡路”。“一方面是價格便宜的網上書店增多,另一方面就是市民讀書途徑發生變化。”她說,不少市民讀書途徑從“紙上”轉移到“網上”,到書店買書的人逐漸減少。
  此外,記者在沁園路上一家書店里觀察發現,書店的四周坐滿了看書的人,有小孩有大人,但真正掏錢購買的人卻寥寥無幾。有業內人士表示,以前,如果不買書,讀者長時間在書店里看書,會很反感。但當前嚴峻的市場形勢,他們只能做好服務。“只要到書店里,不管買不買,不管看書看到啥時候,我們都不會攆。”此外,他還表示,自己也準備涉足網上書店,採取多元化經營等舉措。
  市民閱讀模式的改變,不僅讓書店經營者尋求改變,圖書館也在不斷改進。“我們每年都會購買兩萬種電子圖書,現在有專門的期刊數據庫,市民可以在濟源市圖書館的官方網站上下載閱讀。”濟源市圖書館副館長李東方說,為了適應數字閱讀的大形勢,圖書館不僅引進了電子閱讀的瀏覽器,而且還購買了電子圖書。
  李東方說,雖然增加了不少電子閱讀的產品,但他發現,紙質書籍閱讀還是占據大多數的市場。“使用電子瀏覽器閱讀的大多數都是年輕人,像一些老年人或者是中年人,還是喜歡看紙質的書籍。”
  一位滿頭白髮、戴著眼鏡在圖書館里閱讀書籍的老先生說:“以前看書會在旁邊圈圈點點,甚至會寫上當時的感悟,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讀書。”他說他還是喜歡讀紙質書籍。
  【措施】 圖書館引進電子圖書
  【數據】濟源人偏愛“文學類”
  “很多年輕人看得最多的就是勵志類書籍,小孩子們喜歡閱讀漫畫、兒童讀物類書籍,老年人則相對喜歡閱讀健康類書籍。借閱量最大的是文學類書籍。”李東方說,他經常分析借閱書籍的數據與讀者年齡層次、知識層面之間的關係。
  李東方告訴記者,“世界讀書日”最初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散落在地球上各個角落裡的人,加深對文化的重視,讓更多的人去閱讀書籍。
  李東方分析,2011年,有數據顯示,中國人每年平均閱讀4.3本書,而以色列人每年平均閱讀64本。“咱們國家圖書閱讀量幾乎是最低的,希望更多的人喜歡閱讀,享受閱讀。”
  【活動】讀書日當天,來感受一下文化的力量吧
  4月23日,將是第十九個世界讀書日,這一天,很多地方都會開展相應的活動。濟源也不例外,記者瞭解到,當天上午九點三十分,《濟圖講堂》第43期《經典的智慧——2014年“書香濟源”活動專場》將在濟源市圖書館一樓東報告廳開講。讀書日當天,來聆聽河南省孔子學會副會長、老子學會秘書長、《王屋山道學研究》執行主編閆合作智慧的聲音,感受文化的力量吧。
  此外,當天濟源市圖書館還將開展“網絡書香,掠美瞬間”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攝影展。以此來倡導大眾閱讀,呼籲社會關註,定格感動瞬間,展現閱讀魅力。同時,在4月23日~4月25日,圖書館二樓大廳將開展少兒新書展覽活動。
  【倡導】 世界讀書日,看本書吧
  在物質消費主義盛行的今天,不少人捫心自問:讀書在這個時代到底有什麼用?古人雲,書中自有黃金屋、書中自有顏如玉,“讀書”仿佛成了一個奢侈的願望。
  “不讀書,世界就和紙一樣單薄。讀書的人,能從每本書里看到這世界的不同側面,學識與情感都在閱讀中豐厚。讀書,正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。”愛好讀書的一位書友說,開卷有益,無論在啥時候,都要多讀書、讀好書。
  圖書館里,李東方為東方今報記者演示用電子瀏覽器看報紙一鍵分享到【網絡編輯:鄭國鋒】【打印】【頂部】【關閉】
     (原標題:世界讀書日 你讀書了嗎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gzs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